这是我原创的第903篇文章
前段时间,有个朋友跟我说,他最近特别苦恼。
不是工作,也不是赚钱,而是跟身边人总是陷入无意义的争执。他问我:“是不是我表达有问题?是不是我太老实了,容易被误解?”
我告诉他,很多关系里的问题,根本不在表达,更不在老实不老实。
图片
真正的核心,其实就藏在三句话里。这三句话,基本能解决90%的关系困局。
1
第一句,别急着解释。
几乎所有的关系裂缝,都是从“急着解释”开始的。
你被误会了,第一反应是想解释;你被否定了,第一反应也是想解释。
但你会发现,越解释越糟糕。
不是因为你说的不对,而是因为解释本身就站在一个低位。
解释这件事,根本不在于内容,而在于时机。
你解释得再清楚,对方当下根本不想听,他只想确认他自己当时的情绪是“赢”的。
解释,是给想听你说的人用的;是不急的时候用的。
你越在乎关系,越急着解释,结果往往是被情绪碾压。
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学员,他的母亲一直不理解他,觉得他不上班、不稳定、整天搞什么副业自媒体,就是“不务正业”。
他刚开始也试图解释,说这是未来趋势,这是新机会,收入甚至比传统工作还高。
但解释了一年,换来的只有一句:“反正我不信这个,别人家孩子都有五险一金,你这个就是不靠谱。”
后来他学聪明了,什么都不解释,直接让母亲看到他挣的钱,稳定的流量,自己的小团队。
母亲再也没说过一句质疑的话。
很多时候,解释,是弱者在哀求理解。
你越解释,对方越不听。
关系里,最管用的解释,永远是结果。
2
第二句,大多数人没那么在乎你。
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扎心,但确实是真相。
绝大多数人,根本没空天天围观你、议论你、琢磨你。
你今天穿错了衣服,说错了话,做错了选择,你可能会反复回想,难过一整天。
但对别人来说,这点事可能连五秒钟都记不住。
你和朋友争吵,你可能会失眠,他可能早上醒来已经忘了你说了什么。
人是极度关注自己的动物。
当你把别人的看法、别人的态度,放得比自己还重,你就已经输了。
尤其是在熟人社会,人最容易掉进一个“我很重要”的错觉。
你会觉得亲戚朋友、同事领导都在观察你,其实每个人都忙着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
你越在意别人怎么看你,你的行为就越拧巴,你就越容易陷入讨好、解释、反复确认的怪圈。
但你要是明白,绝大多数人根本没那么在乎你,你反而会松一口气。
没必要活在别人的投影里。
很多时候你以为全世界都在看你,实际上,别人连正眼都没给你。
你轻松一点,关系也就轻松了。
3
第三句,允许关系里有不舒服。
很多人以为,关系好就要“舒服”,一旦产生摩擦就觉得是不是出问题了。
但真实的人际关系,哪有什么完全舒服。
越是亲近的关系,越会有不舒服。
意见不合的时候,彼此冷场的时候,没法共情的时候,甚至觉得对方自私、情绪化、幼稚。
但这些都是正常的。
一个只追求“舒服”的人,很容易养成逃避冲突、回避矛盾的习惯。
很多家庭,兄弟姐妹成年后关系逐渐冷淡,表面上客客气气,其实心里都有根刺。
那根刺,从来没人敢捅破。
因为一捅破,就会不舒服。
所以大家宁愿选择维持表面的“舒服”。
但其实,好的关系,恰恰是能在不舒服的时候,熬过去,修过去,磨过去。
不舒服的时候,才是关系的考验。
你敢不敢面对那种尴尬,敢不敢面对对方不理解你的瞬间,敢不敢面对沉默、冷淡、甚至短暂的疏远。
如果你追求关系里永远没有不舒服,最后你只会留下表面朋友,失去那些敢跟你真实相处的人。
所以,允许不舒服,接受不完美,别把短期的小问题当成长期的致命问题。
这三个小小的原则,看似简单,却是很多人走了一圈,摔了无数跟头之后才明白的。
关系真正的成熟,不是甜言蜜语,不是步调一致,不是处处舒服。
而是:能在误会时忍住不解释,能在冲突后继续同行,能在不舒服里找到继续走下去的空间。
如果你真想经营好关系,先收起你的急,收起你的“我很重要”,收起你对完美关系的执念。
然后你会发现,大多数关系,其实都不需要“解决”,只需要允许它自然发生。
📚 推荐一本好书:《非暴力沟通》
学会在关系里表达自己,又不过度解释,这本书会教你怎么做得更好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